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我国已提前迈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中国 60岁 及 以 上 老 年 人 口 超 过 2.64 亿 , 占 总 人 口 的18.7%。预计到 2050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 4.8 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现在美、英、德三个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老龄问题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挑战。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计算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养老服务产业,成为我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此背景下,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学术界和产业界不由自主地将求解思路转向了现代信息技术,智慧养老便应运而生。智慧养老涉及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以及政府等多个层面,基于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医疗卫生、保健康复、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经验智慧,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
二、发展历程
(一)智慧养老概念的提出
智慧养老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的,它的原名为“全智能老年系统(Intelligent Older System)”,即老年人可以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享受到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无限传感网络,将老人、社区、医护人员、医疗机构、政府、服务机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
具体来说,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的内容,支持和服务老年人的生活,对涉老信息自动检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与老年人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发展阶段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图1所示三个时期
1、萌芽期(2012年-2013年)
我国智慧养老始于2012年,全国老龄办在2012年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并支持开展有关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全国老龄委成立“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制定目标,引路导航。
2、发展期(2014年-2018年)
2014年至2018年,为我国智慧养老发展时期。2014年,国家民政部发布通知,在北京发布通知,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大兴区新秋老年公寓、江苏省无锡市失能老人托养中心等全国7家养老机构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工作: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6年,工信部、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提出要加强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的推广,做大做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并在论坛上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国家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8年,国家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等政策,推动了我国智慧养产业的不断发展。
3、黄金期(2019年之后)
2019年1月12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上指出“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再次明确了智慧养老相关产业政策及智慧养老发展路径。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门又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更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智慧养老行业专业人士预言,智慧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图1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阶段
(三) 智慧养老服务地方实践案例
1.沪发布首批12个应用场景
上海发布的12个应用场景需求中,主要有四类,其中安全防护类共6个,包括老年人防跌倒场景、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机构智能查房场景、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等。照护服务类共2个,包括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健康服务类共2个,包括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机构无接触式智能消毒场景。情感关爱类共2个,包括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这些场景有的是长期困扰亟待解决的,有的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些新需求。
结合12大场景的应用需求,市经信委将进一步鼓励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协同发展,打通“云端-终端”的数据链路,加速企业培育,强化规范标准,推动应用试点,形成产业集聚,构建智慧养老产品体系,全面赋能智能养老服务。将突破智能软硬件、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分析与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成“云-端”的协同发展,打通助老产品产业链,助力智慧养老服务能级提升。促进智慧养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培养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专业化产品队伍,提升持续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大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同时,推动围绕智慧养老产品的检测、安全、信息防护等保障条件建设,规范及促进智慧养老产业的有序发展。
另外,上海还将打造浦东张江地区养老服务机器人“智能谷”,加强项目招商与政策服务,孵化国内顶级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企业,培育养老相关机器人产业链集聚生态区。
2.贵州遵义:“互联网 ”让养老服务更智慧
从遵义市民政局获悉,近年来,遵义市高度重视“互联网 ”智慧养老服务工作,出台《遵义市关于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各级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全面推动“互联网 ”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全市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遵义市现已建设“百孝坊智慧养老云”1个,“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1个,15个县(市、区)“互联网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正在陆续建设,“一张网、一键通、一体化”的智能APP服务模式架构即将形成,初步实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网上服务和实体服务相结合的“互联网 ”智慧养老服务新格局。
三、智能养老行业模式分析
1、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9073”模式
“9073”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
2、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在居家养老中,智慧设备和科技产品是家庭成员的辅助。由于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因此,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从而导致市场对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需求也特别大。而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市场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门槛低,商业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四、智慧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
1、智慧养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受众群体是老年人,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有不同程度的差异。45-60岁的人的人仍有一定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60岁以上的人对智能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市场难以针对各年龄段的老年人进行大规模扩张。
2、智能养老产品设计缺乏针对性。
许多智能养老产品脱离了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和需求。这些产品只是硬安装在老年人的生活空间里,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其实开发的养老技术成果并不少,但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被老年人使用。原因可能是智能养老产品的研发还没有达到有效准确的对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此外,在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上没有达到足够的便利性、舒适性和易于操作。有很多产品只是简单的数据显示和对接,老年人的金卡状况在使用场景中无法随时随地监控。
3、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企业缺乏保护大数据信息的能力,数据安全性和老年人隐私难以保障。老年人隐私数据泄露和重大社会事件也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信息安全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法律制约和安全教育。
4、行业标准不足,政府监管水平低。
智能养老从业人员众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的管理和市场开发能力还有待提高。目标企业尚未出现,政府不能通过目标企业的趋势和反馈来制定行业标准。当政府监管水平低,智能硬件、系统和平台标准尚未出台时,很容易形成混乱竞争,减少老年人对产品的体验。
五、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较快,若继续依赖实体养老机构改善养老保障服务,不仅经济成本巨大,而且效果难以保证,也不符合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的愿望。因此,发展“智慧养老”,依托智能信息技术,实现分散养老资源的集中、精确、高效供给,是我国应对“未富先老”时代老龄化冲击的有效选择,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因此,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智慧养老”模式必将在技术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提升我国养老保障服务成效方面也将发挥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发展"智慧养老"方向:服务社会化
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力不从心,“智慧养老”模式无疑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这种潜力和空间的获得有赖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提高我国养老社会化水平,为“智慧养老”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
第一,提高各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自身的运营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调度和配置能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应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增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强化资源收集、整合、调度、配置能力,构建模块化的养老服务资源网络,提高快速响应、精准服务的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体验。
第二,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社会供给水平;应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身份归属研究,确定平台的身份是“事业”还是“企业”,赋予进入平台的养老服务企业属性,制定鼓励、支持、扶持和扶持平台及进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扩大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总量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第三,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智慧养老”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归根结底是一种养老工具,它本身并不产生任何的养老资源。
因此,它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养老资源状况。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资源匮乏,资源质量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既新颖又方便,既高效又快捷,难以成为老年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的首选。因此,应从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政策制定、人才培养、机构设置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以使我国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目标,构建无缝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并根据实际国情和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为老年人提供适宜、适宜、经济实惠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
预测“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医养一体化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智能养老产业将分别从科技赋能适老化产品、科技产品适老化改造两个角度入手,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打破医疗照护等服务的孤岛状态,推动医养结合一体化。
预测“十四五”预计政府将持续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而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又有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2021年两会中提到加快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破解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与专业服务人才持续性短缺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且智能养老产品具有功能丰富、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长等特点;此外,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出现可以缓解护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功能多样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养老机器人将是未来破解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