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基建之一,人工智能已融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活场景触手可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智能便捷的生活。然而,不少老年人却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被“数字生活”关在门外。社会生活越智能越便捷,对老年人而言却是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助老”话题成为焦点之一,代表委员们纷纷为“科技如何适老如何助老”建言献策,其中,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适老更要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生活,让技术更有温度。
技术放大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毫无疑问,年轻人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主力”,由于年轻人市场在AI领域强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更大的消费规模,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和新产品从研发、推广等,其各个环节多数以年轻用户为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群体的需求,造成对老年群体不太友好的状况。这导致年轻一代与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越来越大。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认为,互联网及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渗透率日益提高,并呈现全场景应用及快速迭代特征,将加剧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困难与挑战。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触达不畅的问题,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众多问题的一个延伸。互联网技术并不是“鸿沟”的罪魁祸首,却放大了本来就横亘在老年人和社会之间的“鸿沟”。应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当前,老年群体不会使用智能产品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各行业为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采取了将智能化技术与传统服务有机结合的方式,如,医院、银行等保留人工柜台服务,同时配有相关服务人员负责引导等服务工作;火车站都设有人工验票通道,为一些不擅长使用身份证刷票进站的人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一些政府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残障人士能用、会用、敢用、想用,帮助和鼓励他们更好适应并融入互联网社会,共享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然而,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虽然给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老年群体带来温暖,但从长远看一个成熟的智能社会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无障碍享受技术的便捷,过上“傻瓜式”的智能生活。毕竟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技术来适应人,这不仅要靠新技术,更要靠人情味来引领新技术,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每个人都能平等有尊严地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让技术变得更有温度。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应加大力度解决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问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幸福中国”覆盖每一个群体。应建立适老化顶层设计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工信部等部门也对智能技术和智能应用适老化作出工作部署,进一步缓解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目前我国智能化产品适老程度参差不齐,软硬件产品适老化改造不同步、不匹配,严重影响老年人对智能产品的使用体验,亟需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雷军认为,应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涉老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生活应用场景的适老化开发全面落地。基于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智能技术适老标准的总体要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群策群力,共同建立专项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