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农村的一隅,潢溪镇朝阳村400亩甘蔗林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奶牛场里变废为宝的牛粪资源化再利用,AI开发者助力农业畜牧业迈向节能、环保、高效之路。
城市街角,智能垃圾分类从分类、回收到统一清运,再到集中处理、再生利用形成一整套闭环系统,智慧厨余和油污废水处理,都是AI开发者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气候恶劣的荒漠高原上,智能生态站深度应用在地球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监测等领域,用科技“覆绿”西藏那曲高寒区,是AI开发者点亮绿水青山的智慧图景。
4月22日,46亿高龄的这颗蓝色星球迎来了专属她的第53个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既深刻印在讯飞开放平台的AI开发者心中,也绽放在他们步履不停的脚下。
从甜蜜产业到“奶牛的席梦思”
正值春耕时节,坐落于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朝阳村和金墩村的400亩甘蔗林,新长的嫩芽已一片葱郁,长势喜人。在这里,农情监测站、土壤墒情仪、智能虫情监测、杀虫灯、水肥一体机等数字农业设备正在高效运转。
区别于传统粗放式的作业,以物联传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赋能,为潢溪镇甘蔗种植与乡村振兴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自2020年10月松浦科技落地了潢溪镇「甘蔗—红糖」数字化农业项目一期以来,2021年甘蔗地亩产从800~900斤红糖提升到1200斤以上,400亩数字甘蔗增收448万元。
数字种植、智能灌溉、生产管理等一系列智慧农业手段的深入应用,不仅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又可以帮助解放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连连称赞。
▲松浦数字化农业项目案例
潢溪镇朝阳村的甘蔗林只是一个缩影。松浦科技作为2021年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智慧农业赛道优胜团队和讯飞生态平台的创新创业企业,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应用到设施农业农田、畜牧养殖、果树茶园、植物工厂等各个领域,致力于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服务。
松浦创始人魏鹏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硕士毕业,这个正宗的“别人家的孩子”,毕业后就一头扎根在农村做事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还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大学等环境与农业发展相关专业的几位技术大拿、资深新农人,2021年以来松浦科技目标聚焦于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奶牛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就是将“牛粪”的生态产品价值进一步市场化与规模化。
在接受采访时魏鹏骥表示,松浦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资源化处理工艺流程,将牛粪变废为宝,不仅可以解决奶牛场的环保痛点,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有效利用,为奶牛场供应了安全环保的刚需耗材,大大提升乳业的质量与工厂的运营效率。“奶牛的席梦思智能生产工厂”这一项目也获得了去年清华大学第23届创业大赛的冠军,行业前景表现十分亮眼。
当提及人工智能如何在智慧环保与智慧农业行业发挥更大作用价值,魏鹏骥的第一反应是大数据和物联传感器的发展。“要有广泛的采集范围和应用场景,以及长期的大数据积累。”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在初期阶段,数据沉淀不够和优质数据不足都是智能化的“拦路虎”,农业的应用场景环境条件比工业互联网的更加复杂,这也是当前整个数字农业发展的瓶颈。
辛勤耕耘,迎难而上,一步步沉淀驱动行业前行。这既是中国农耕文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传统信念支撑,也是当今一个个坚守在各自领域的开发者创新故事侧写。
城市垃圾革命,为环保添砖加瓦
时下,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上海,许多人正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小圾科技创始人CEO薛强便是志愿者的一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他选择进入曾是空白的智慧垃圾分类领域的原因之一。
2019年,垃圾分类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也是一件难事,识别每种废弃物属于哪种垃圾成为他们最头疼的问题,被垃圾分类督导员指出分类错误还不是最窘迫的问题,错过垃圾投放时间意味着散发着恶臭的垃圾要再停留在家中一天。
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但解决垃圾围城困境的关键在于此,推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城市系统被视为缓解“大城市病”的良方,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垃圾革命。”当垃圾分类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接入智慧城市大系统,垃圾也从困扰居民的包袱变成了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为城市带来了更长远的价值。
从上海徐汇应用至全国,小圾科技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通过对垃圾进行识别,高效引导居民正确投递垃圾,而居民难以察觉的是,这些垃圾将化为有机菌肥、电力或是新工业原料再次来到他们身边,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
城市垃圾不仅存在于居民区,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应用场景也应当被纳入智慧城市规划中,在河南省省直机关食堂,小圾科技为厨房油污废水处理系统带来了一次彻底的升级改造,营造了绿色健康的办公生活环境。
▲圾生活智慧站部分应用案例
从前端干湿分类、分类回收到中端的分类开箱、统一清运,以及后端的集中处理、垃圾再生利用,小圾科技致力于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提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思路,整合了居民、环卫、废物回收、再生资源产业,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闭环系统,促进节能减排,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讯飞AI服务市场,为小圾科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合作空间和业务链路服务,进一步推广了智慧垃圾分类,让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切实减少的碳排放量让建设绿色家园的未来更加清晰。
在小圾科技副总经理孙磊看来,垃圾分类是今后的一个必然趋势,希望中国以后所有的垃圾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创造一个无垃圾、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是团队的共同愿景,垃圾行业将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打造数据驱动、智能感知、深度学习、一体协同的城市级智能系统,形成“智能+共治”的新型城市治理新方式。
科技“覆绿”雪域高原
砂石多、土质差、高寒缺氧、干旱少雨,过去在西藏阿里、那曲“种树”这件事,太难了。
现在,那曲这个曾被称为“全国唯 一没有树木的城市”,得益于人工智能设备的应用,树木逐渐成林,于海拔4500米以下结束了“无树村”的历史。
2016年11月,在科技部和西藏自治区组织推动下,东方智感将公司智能生态站“天圻”应用于那曲高寒区植树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破解高寒地区树木成活率的难题。“天圻”运用智能科技对气象要素进行获取并通过大数据高能分析,检测树木对高寒地区的适应情况,用技术让昔日无树的荒山野岭转化为绿水青山,让当地居民安居乐业。
▲天圻智能生态站产品展示
数据监测、实时传输、智能分析,智慧化手段的应用不仅让高原中有了“小森林”,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人工智能在人类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监测等重大领域的深度应用。
东方智感作为讯飞开放平台的生态伙伴(2021年AI开发者大赛智慧环保赛道冠军和讯飞AI服务市场的优秀服务商),融合人工智能、传感科技和精密制造,打造先进的智能光电传感设备,为全球环境保护、农业发展、灾害监测等领域提供高质量传感数据保障。
面对人类社会环境巨大变化,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一系列气象灾害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东方智感通过精准监测环境变化,为解决极端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根据实时的气象数据和数据模型,天圻会及时提示森林火险、霜冻、高温、大雨、污染、干旱、大风7项恶劣天气告警信息, 帮助减少恶劣天气带来的危害。”东方智感CEO张昊在采访中谈道。
此外,东方智感还参与了自然资源部主导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研发”项目,为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普适型设备项目专门定制,克服传统的针插式设备的数据准确性和维护难题,实现多参数集成一体化,水土同测、水土联动、同位同步、实时监测。目前已在四川、湖北、甘肃、广东等省份广泛示范应用。
2021年我国多地相继爆发特大暴雨,并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东方智感地灾监测预警普适型设备被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紧急调用,支持一线抗灾救援工作,连续稳定为相关部门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为抗灾救援工作提供了可靠稳定的决策支持。
在谈及环境保护、气象监测等领域发展时,张昊认为“要真正用数据驱动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我国地域范围广、地形地貌复杂、气象灾害频发,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大效能,要广泛地获取高质量的传感器数据,来通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蔽有圃草,圃有林池”,自古人们就意识到自然环境是国富民强的基础保障。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应用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善地球生态环境。
以上几位AI开发者,是讯飞开放平台420万生态伙伴的先进代表,也是中国人工智能在环境保护、城市治理、农业发展、气象灾害监测等领域融合落地的创新创业缩影。
面向产业数字化去深度挖掘行业应用价值,讯飞开放平台进入2.0阶段以来深入智慧农业、智慧环保等18大行业专题,汇聚了更多AI开发者,携手以技术为武器,肩负社会使命,将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力量注入智慧环保、数字农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等时代命题。
“用AI生态,守护地球生态”,是讯飞开放平台作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使命,欢迎更多人工智能生态开发者与企业伙伴加入,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数智升级。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放眼看,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脚下,开放平台生态繁花正在盛开。